第八十五章
又一日清晨,刚刚清醒的京都人很快就发现, 和昨日同样的大纸又出现了
不同的是, 昨日纸上只有“文灏,文贼也”五个大字, 而这次的纸上却是满满的一篇字,上面介绍了一位名为周敦颐的文学家。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 世称濂溪先生乃北宋儒家理学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注3
当人们看到“著有爱莲说”这几个字时,都不由得微微睁大了眼睛。
照这纸上所言, 难道周敦颐才是爱莲说真正的作者
他们又急急忙忙往下看, 只见下方详尽地写着周敦颐的生平他自小是如何喜爱读书的, 何时接触理学, 何时丧父, 何时上京投亲, 何时当官,时间地点皆历历在目;
还有他当官后如何“尽心竭力,深得民心”,生活中如何研究周易并写出太极图说, 开一代学风之先,成为儒家理学开派宗师;
以及他虽命运坎坷却始终“旷达潇洒”,和因为太过喜爱莲花而传出的逸闻轶事注4
通过这满篇的文字,他们仿佛望见了一位仙风道骨的大儒漫步于莲花池畔, 他志趣高远但也能辨明疑案,他学问非凡却名声不显,直到死后才为人所知
看到最后,有的人已经相信,唯有这位周敦颐才写得出那富有君子之风的爱莲说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北宋又是哪个朝代纸上所述周敦颐出生和当官的几处地点又是在何处为何他们都不曾听闻
还有,若这周敦颐有此等成就,即便是死后才扬名,但他们此前也从不曾听闻,这也令人颇费思量。
若说根本没有周敦颐这个人,这些乃是幕后之人为了诬蔑文先生而杜撰出来的,为何不编个真实的朝代、地点和姓名,却故意留下这些疑点
然而,从纸上所述的详尽资料中,他们心里恍惚又觉得,应该真的有这样一个人,俗语说文如其人,唯有如周敦颐这般的生平和思想成就,才能写出爱莲说那般的千古绝唱
可是,若真有这么一个人,岂不是就表明了文先生真的剽窃了周敦颐的文章
这
这应该不是真的吧
“这当然不是真的”
有“文灏”的拥护者气得脸红脖子粗,破口大骂道,“尔等莫要被此等奸人伎俩所蒙蔽,幕后之人连编个故事也编得如此错漏百出,还想往文先生身上泼脏水,真是莫大的笑话”
“可是,这纸上还解释了何为晋陶渊明独爱菊,何为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那又如何这解释也同样狗屁不通,今日之前,你们何人听过陶渊明还有李唐,咱们前朝国号是唐没错,但可不是李唐”
“这说得也是”
“文先生乃天纵之才,却总有那小人因嫉生恨,欲迫害于他,吾等读书人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不能中了奸人的毒计”
“是呀是呀”
这一日,这样的争论在京都的很多个地方发生,多数以“文灏”的拥护者们苦口婆心的告诫结尾,相信戴文灏的人仍然相信他,可是这一张大纸还是在部分人的心底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此时的文府,同样有一场争论正在发生。
戴文灏的多位铁杆迷弟来到文府拜访,一来是宽慰文先生,表明自己等人的绝对信任;二来则痛骂幕后之人,商量如何应对此事。
戴文灏一脸正气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下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他来诋毁”
“倒是眼见诸位替在下担忧、奔波劳累,这更教我心中过意不去。”
众人纷纷道“文先生太客气了,此乃吾等义不容辞之事。”
“正是,吾等读书人心中有正气,岂能容忍此等阴谋诡计陷害先生”
一番夸赞兼表白之后,有士子忧心忡忡道“文先生乃正人君子,不屑小人手段,但人言可畏,此人身份成谜,就怕他又出什么歪招。”
听到这话,一位贵公子模样的人义愤填膺道“可恨此人藏头露尾,竟躲在暗处肆意诋毁文先生,本公子决不能容忍此等恶事”
马上有人应和“不错,决不能纵容此事,此等心思龌龊之人,必要将之揪出示众不可”
“但此人在暗我等在明,该如何将他揪出”
“此人两次都是夜半出没,咱们这些人,家中总有护院之流,多派些人手出去寻找,我就不信抓不住他”
“还有,咱们也可去报官,教官府多加派些夜间巡逻人员,帮咱们一起找。”
“不错,此事需多发动人手,咱们把信服文先生之人都发动起来,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看他往哪跑。”
“此法甚妙,那人不出来便罢,一出来便教他有来无回”
“是极是极”
厅堂内的众人都在出谋划策,制定计划,戴文灏一边引导他们,一边也不忘在脑中跟文豪系统对
又一日清晨,刚刚清醒的京都人很快就发现, 和昨日同样的大纸又出现了
不同的是, 昨日纸上只有“文灏,文贼也”五个大字, 而这次的纸上却是满满的一篇字,上面介绍了一位名为周敦颐的文学家。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 世称濂溪先生乃北宋儒家理学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注3
当人们看到“著有爱莲说”这几个字时,都不由得微微睁大了眼睛。
照这纸上所言, 难道周敦颐才是爱莲说真正的作者
他们又急急忙忙往下看, 只见下方详尽地写着周敦颐的生平他自小是如何喜爱读书的, 何时接触理学, 何时丧父, 何时上京投亲, 何时当官,时间地点皆历历在目;
还有他当官后如何“尽心竭力,深得民心”,生活中如何研究周易并写出太极图说, 开一代学风之先,成为儒家理学开派宗师;
以及他虽命运坎坷却始终“旷达潇洒”,和因为太过喜爱莲花而传出的逸闻轶事注4
通过这满篇的文字,他们仿佛望见了一位仙风道骨的大儒漫步于莲花池畔, 他志趣高远但也能辨明疑案,他学问非凡却名声不显,直到死后才为人所知
看到最后,有的人已经相信,唯有这位周敦颐才写得出那富有君子之风的爱莲说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北宋又是哪个朝代纸上所述周敦颐出生和当官的几处地点又是在何处为何他们都不曾听闻
还有,若这周敦颐有此等成就,即便是死后才扬名,但他们此前也从不曾听闻,这也令人颇费思量。
若说根本没有周敦颐这个人,这些乃是幕后之人为了诬蔑文先生而杜撰出来的,为何不编个真实的朝代、地点和姓名,却故意留下这些疑点
然而,从纸上所述的详尽资料中,他们心里恍惚又觉得,应该真的有这样一个人,俗语说文如其人,唯有如周敦颐这般的生平和思想成就,才能写出爱莲说那般的千古绝唱
可是,若真有这么一个人,岂不是就表明了文先生真的剽窃了周敦颐的文章
这
这应该不是真的吧
“这当然不是真的”
有“文灏”的拥护者气得脸红脖子粗,破口大骂道,“尔等莫要被此等奸人伎俩所蒙蔽,幕后之人连编个故事也编得如此错漏百出,还想往文先生身上泼脏水,真是莫大的笑话”
“可是,这纸上还解释了何为晋陶渊明独爱菊,何为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那又如何这解释也同样狗屁不通,今日之前,你们何人听过陶渊明还有李唐,咱们前朝国号是唐没错,但可不是李唐”
“这说得也是”
“文先生乃天纵之才,却总有那小人因嫉生恨,欲迫害于他,吾等读书人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不能中了奸人的毒计”
“是呀是呀”
这一日,这样的争论在京都的很多个地方发生,多数以“文灏”的拥护者们苦口婆心的告诫结尾,相信戴文灏的人仍然相信他,可是这一张大纸还是在部分人的心底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此时的文府,同样有一场争论正在发生。
戴文灏的多位铁杆迷弟来到文府拜访,一来是宽慰文先生,表明自己等人的绝对信任;二来则痛骂幕后之人,商量如何应对此事。
戴文灏一脸正气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下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他来诋毁”
“倒是眼见诸位替在下担忧、奔波劳累,这更教我心中过意不去。”
众人纷纷道“文先生太客气了,此乃吾等义不容辞之事。”
“正是,吾等读书人心中有正气,岂能容忍此等阴谋诡计陷害先生”
一番夸赞兼表白之后,有士子忧心忡忡道“文先生乃正人君子,不屑小人手段,但人言可畏,此人身份成谜,就怕他又出什么歪招。”
听到这话,一位贵公子模样的人义愤填膺道“可恨此人藏头露尾,竟躲在暗处肆意诋毁文先生,本公子决不能容忍此等恶事”
马上有人应和“不错,决不能纵容此事,此等心思龌龊之人,必要将之揪出示众不可”
“但此人在暗我等在明,该如何将他揪出”
“此人两次都是夜半出没,咱们这些人,家中总有护院之流,多派些人手出去寻找,我就不信抓不住他”
“还有,咱们也可去报官,教官府多加派些夜间巡逻人员,帮咱们一起找。”
“不错,此事需多发动人手,咱们把信服文先生之人都发动起来,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看他往哪跑。”
“此法甚妙,那人不出来便罢,一出来便教他有来无回”
“是极是极”
厅堂内的众人都在出谋划策,制定计划,戴文灏一边引导他们,一边也不忘在脑中跟文豪系统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