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应对之法 (2/2)
父子的想法,明中暗中也都安排过人手潜伏,无奈平西王父子及其身边高手众多,若不能保证一击必杀,实在不宜轻举妄动。
而李承恩对自己才刚刚接手开始训练的那批亲兵的身手并没有这般自信,如果现在真要去刺杀平西王嫡子,他能选择的人就只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一个就是李青。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敢断言他和李青两人联手就一定能够马到功成。
“夫主,”在思索之后,李将军决定放弃刺杀平西王世子的计划,只针对胜算比较大的淮南王世孙,“不如这样”
李承恩建议,只杀刘绩。
一来,长安京内的淮南王府没有平西王府那般高手如云,而且府邸女眷众多,很多地方守卫不算森严;二来,刘绩不比平西王世子,他是撞上头部重伤昏迷,淮南王府正为此广招名医,府内近日进出者众多,潜入也相对容易。何况对方伤在头部,之后若是不治身亡,也实属正常,淮南王也只会将刘绩之死算在平西王父子身上,并不会再去疑虑他人
这样一来
“夫主,如若平西王安禄山以后真如太子梦中所见,在几年之后将会起兵叛齐,那今日与其结下杀子弑孙之仇的淮南王父子,届时便绝不可能再袖手旁观,说不定还会成为率先讨伐平西王的一支劲旅。”
“好就按承恩说的办”
这可这是个好主意。
景宁王一听眉目便舒朗起来。没错,只杀刘绩,力半功倍如此无声无息的顺势除掉一个矛盾,还能暗地里反将庆帝一军,瓦解掉对方试图让两位亲王竞相倾偏于他的意图,甚至连日后应对叛军的后路都一并安排妥当。
“承恩”李岚忍不住开心地揽抱过李承恩,在其脸上用力吧唧了一口,心里实在得意之极。他想起了前世皇爷爷对他这位爱将的评价踞西南则屈蛮夷,征西北则败戎狄,战南则南降,击北则北和,得承恩,则国运承恩。朕何其有幸,此生得此强将
而他又何其有幸,此生得娶他为妻
“”可怜李将军猝不及防被抹了一口油汁,只能抬手默默用手背擦除,而后略感嫌弃地把手里最后一块肉片塞进景宁王嘴里,阻止他继续接着亲昵的同时赶紧转移话题,把自己在王皇后地方打听到的几位近臣和宗亲的名字告知给了景宁王。
帝王驾前,奉迎者众,这其中撇去几位在资历、年岁和学识上确实不合适相位的,倒确实有两位在庆帝和上皇心中的亲厚度可与那林甫之一拼。
一位是李密,一位是李婴。
前者是已逝的宁国公李瑞之后,少时就享有神童美誉,九岁时就曾以一篇论方圆动静的文章博得上皇嘉奖,上皇将其称为小友,后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当时还是太子的庆帝待其也极为优厚。在庆帝登基时,第一封诏书就封了李宓为邺侯。据说五皇子李宓的名字,也是庆帝一时念及这位好友的聪慧而脱口道出音,后则取了同音的宓字,以示区别。
只是这位深受上皇与庆帝喜爱的邺侯李密,如今并不在朝中,他博学多才,一直以研究易经为乐。前几年就离京游历去了,常在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行走,仰慕参悟神仙不死之术。
后一位李婴,虽然一样姓李,出身却属寒门。十一岁时因相助巡游钦差屡破奇案,受到了那时正值壮年的明帝的召见。明帝对其文采姿容甚为赞赏,李婴也因此被选为了太子伴读,算是庆帝难得的一位平民知交。
只是李婴此人过于淡薄名利,很早就表露对仕途无意,一味只潜心研究学问,就连后来庆帝赐下的府邸都不愿住,常年就居住在城外的一所道观里。他虽然不是道士,对黄老列庄学说却也见解独到,倒是时常被召入兴庆宫与上皇、庆帝一起论道。
此两人中,若有任何一人欲逐相位,就绝对比林甫之更合庆帝之意,也更称上皇之心。
“我知道了。”景宁王点了点头。
这两人都是大唐并不存在的人,在原身李岚的记忆里倒是对他们有些模糊的印象。景宁王眯起眼眸在心中仔细考量了一番后,低声嘱咐李承恩尽快把这个消息交让李青带给太子,似乎是不准备插手,只全然交由太子定夺安排的意思。
而李承恩对自己才刚刚接手开始训练的那批亲兵的身手并没有这般自信,如果现在真要去刺杀平西王嫡子,他能选择的人就只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一个就是李青。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敢断言他和李青两人联手就一定能够马到功成。
“夫主,”在思索之后,李将军决定放弃刺杀平西王世子的计划,只针对胜算比较大的淮南王世孙,“不如这样”
李承恩建议,只杀刘绩。
一来,长安京内的淮南王府没有平西王府那般高手如云,而且府邸女眷众多,很多地方守卫不算森严;二来,刘绩不比平西王世子,他是撞上头部重伤昏迷,淮南王府正为此广招名医,府内近日进出者众多,潜入也相对容易。何况对方伤在头部,之后若是不治身亡,也实属正常,淮南王也只会将刘绩之死算在平西王父子身上,并不会再去疑虑他人
这样一来
“夫主,如若平西王安禄山以后真如太子梦中所见,在几年之后将会起兵叛齐,那今日与其结下杀子弑孙之仇的淮南王父子,届时便绝不可能再袖手旁观,说不定还会成为率先讨伐平西王的一支劲旅。”
“好就按承恩说的办”
这可这是个好主意。
景宁王一听眉目便舒朗起来。没错,只杀刘绩,力半功倍如此无声无息的顺势除掉一个矛盾,还能暗地里反将庆帝一军,瓦解掉对方试图让两位亲王竞相倾偏于他的意图,甚至连日后应对叛军的后路都一并安排妥当。
“承恩”李岚忍不住开心地揽抱过李承恩,在其脸上用力吧唧了一口,心里实在得意之极。他想起了前世皇爷爷对他这位爱将的评价踞西南则屈蛮夷,征西北则败戎狄,战南则南降,击北则北和,得承恩,则国运承恩。朕何其有幸,此生得此强将
而他又何其有幸,此生得娶他为妻
“”可怜李将军猝不及防被抹了一口油汁,只能抬手默默用手背擦除,而后略感嫌弃地把手里最后一块肉片塞进景宁王嘴里,阻止他继续接着亲昵的同时赶紧转移话题,把自己在王皇后地方打听到的几位近臣和宗亲的名字告知给了景宁王。
帝王驾前,奉迎者众,这其中撇去几位在资历、年岁和学识上确实不合适相位的,倒确实有两位在庆帝和上皇心中的亲厚度可与那林甫之一拼。
一位是李密,一位是李婴。
前者是已逝的宁国公李瑞之后,少时就享有神童美誉,九岁时就曾以一篇论方圆动静的文章博得上皇嘉奖,上皇将其称为小友,后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当时还是太子的庆帝待其也极为优厚。在庆帝登基时,第一封诏书就封了李宓为邺侯。据说五皇子李宓的名字,也是庆帝一时念及这位好友的聪慧而脱口道出音,后则取了同音的宓字,以示区别。
只是这位深受上皇与庆帝喜爱的邺侯李密,如今并不在朝中,他博学多才,一直以研究易经为乐。前几年就离京游历去了,常在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行走,仰慕参悟神仙不死之术。
后一位李婴,虽然一样姓李,出身却属寒门。十一岁时因相助巡游钦差屡破奇案,受到了那时正值壮年的明帝的召见。明帝对其文采姿容甚为赞赏,李婴也因此被选为了太子伴读,算是庆帝难得的一位平民知交。
只是李婴此人过于淡薄名利,很早就表露对仕途无意,一味只潜心研究学问,就连后来庆帝赐下的府邸都不愿住,常年就居住在城外的一所道观里。他虽然不是道士,对黄老列庄学说却也见解独到,倒是时常被召入兴庆宫与上皇、庆帝一起论道。
此两人中,若有任何一人欲逐相位,就绝对比林甫之更合庆帝之意,也更称上皇之心。
“我知道了。”景宁王点了点头。
这两人都是大唐并不存在的人,在原身李岚的记忆里倒是对他们有些模糊的印象。景宁王眯起眼眸在心中仔细考量了一番后,低声嘱咐李承恩尽快把这个消息交让李青带给太子,似乎是不准备插手,只全然交由太子定夺安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