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菀书从未想到, 温总这样看起来体体面面的人,竟可以厚颜无耻到这地步。
因为羞耻, 此时她全身都有些僵硬,脖颈挺直得发疼,只垂了眼看向温时禹,久久难以成句。
温时禹却心情颇好的模样,站起身, 含笑道“晚安。”
言罢,他转身就朝客卧走去, 独留余菀书在原地发愣。
半晌, 余菀书抬手摸了摸那枚红印。
倒是仍然光滑。
但实在太显眼了。
她简直不知道明天该怎么面对顾韶语, 想想都要羞死了。
回到卧室,余菀书在网上搜了搜。
网上方法倒是不少,但大部分她现在没有条件做到。
最后她选择用热水敷。
然而敷了半天,那印子却只稍稍淡了一些。
夜已经很深, 余菀书实在困得不行,便决定由它去吧。
羞死就羞死。
第二日,余菀书照旧睡到九点才出门, 随后和顾韶语一起坐在餐桌前吃早饭。
手腕是个很容易暴露在外面的地方, 何况现在又是夏天, 即便屋内有空调, 她也不可能穿太贴身的长袖。
而顾韶语本来就时不时会打量她,因此很容易就发现了这枚印记。
好在,顾韶语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只是自打瞟到那枚红印后,她脸上笑容就没下去过。
余菀书从琴房出来喝水的时候经过洗手间,还隐约听见她在里面跟人打电话,兴奋得声音都没压住
“他俩感情处得很好”
“我怎么知道的我亲眼看见的”
“我觉得我很快就能抱上孙子了”
“”
余菀书万分尴尬,水都没喝,悄悄咪咪地躲回了琴房。
兴许是因为终于对他俩放心,结果没有像温时禹预计的那样,顾韶语并没待满一周,只来了四天,便满意地表示不再来了。
随后温时禹抽时间陪余菀书去了一趟望江,将之前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送过去。
余菀书知道双方长辈平时会见面聊天,但她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连“痕迹”这种事情也要通个气。
到家不久,余菀书便被兰晓芸拉进卧室说悄悄话,问她和温时禹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
余菀书自然是含糊了事,说还得等个几年。
即便如此,她这一整天仍然沐浴在几位老人带着迷之笑容的欣慰目光中。
从望江离开,温时禹将她送回了她自己家。
晚上躺在自己床上,余菀书竟然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明明她在新房里只待了四天。
而且
兴许是因为温时禹买的床太好太舒服,回了自己家,她竟反而有些睡不着了。
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时,余菀书莫名想起那晚温时禹所说的那些话。
她起床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仰起头看向天空。
月亮没有之前那日圆了,但天空还是那片天空。
余菀书将自己沉入那片深蓝之中。
温时禹叫她记住那种情绪
她记住了。
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那日坐在落地窗前看月的场景。
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难过。
那种情绪并不强烈,很淡,但存在。
继而,余菀书不可避免地想到温时禹后来的那些话。
他开口说“我试试”的时候,脸上神情温和且真诚。
如果不是现在回忆起来,余菀书根本无法发现,自己当时竟然也那样认真地注视过他。
否则怎么会连他的眼神都如此清晰呢
无意识地,余菀书手指捏紧了栏杆,心跳微微加快。
她记得的东西,仿佛比温时禹让她记住的更多。
原本只是负面的迷惘与难过的情绪,忽地掺杂进来一些别的东西。
文字无法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情绪本来就是复杂抽象不可描述的。
如果用音乐
如果用琴声
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曲调
应该是大调。
虽然她的情绪带了些负面,但并不浓重。
反而是很轻很淡的,风一样的东西。
柔软,惆怅,细腻,抒情。
d大调。
再往后,情绪因为温时禹发生了一些变化。
仿佛云雾拨开。
清霁,不那么耀眼的亮,还有含糊的激动。
f大调。
余菀书陡然睁开眼。
随后她飞速地朝琴房奔去。
她终于彻底明白温时禹那晚所说的话。
景物本身没有情绪,但景物可以帮助人回想起这种情绪。
情绪很抽象,过了那阵可能就会忘记当时的感觉。
但景物是具象的,人可以靠回想当时的场景进而回想起那时的情绪。
除此之外。
古往今来,或许是由于环境,或许是由于时间,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某些特定的景物有了相同的情感。
就像夜晚孤寂,人易多思,但又不至于沉郁,所以月亮常常带着十分淡然的伤感情绪。
就像红玫瑰色彩热烈且香味浓郁,所以它常常带着深沉的爱意。
人与人的情绪无法相通,但人在某些景物上却容易产生相同的情绪。
一切艺术都靠这样的间接传递来使人寻得共鸣。
这才是借景抒情的意义。
余菀书不知道如何用其他的艺术来描绘自己的情绪。
但音乐是最接近她灵魂的东西。
如果连音乐都无法描述她的情绪,那还有什么可以描述
上天给予她天赋。
她天生以音乐为自己的母语。
奔至琴房,手触及琴键的那一刹那,无数音符仿佛文字之于作者一般顺利地从她手底泻出来。
她的脑子里从刚才就一直响着乐声。
此时,钢琴将这种乐声演奏了出来。
但还可以有别的。
小提琴,最接近她心中那一刻月光的声音。
或许也可以有人声吟哦。
再回过神时,东方已经燃起一线炽亮的白光。
余菀书从钢琴前起身,步履不稳地摸索到窗边,轻轻掀开窗帘。
她通宵了。
自从学习作曲以来,她还从来没有这样顺利地写出来一首曲子。
当然这曲子还需要多加润色修改,但它已经拥有了灵魂。
这一次不需要去给任何其他人听。
更不需要参加综艺关注观众的反响。
因为羞耻, 此时她全身都有些僵硬,脖颈挺直得发疼,只垂了眼看向温时禹,久久难以成句。
温时禹却心情颇好的模样,站起身, 含笑道“晚安。”
言罢,他转身就朝客卧走去, 独留余菀书在原地发愣。
半晌, 余菀书抬手摸了摸那枚红印。
倒是仍然光滑。
但实在太显眼了。
她简直不知道明天该怎么面对顾韶语, 想想都要羞死了。
回到卧室,余菀书在网上搜了搜。
网上方法倒是不少,但大部分她现在没有条件做到。
最后她选择用热水敷。
然而敷了半天,那印子却只稍稍淡了一些。
夜已经很深, 余菀书实在困得不行,便决定由它去吧。
羞死就羞死。
第二日,余菀书照旧睡到九点才出门, 随后和顾韶语一起坐在餐桌前吃早饭。
手腕是个很容易暴露在外面的地方, 何况现在又是夏天, 即便屋内有空调, 她也不可能穿太贴身的长袖。
而顾韶语本来就时不时会打量她,因此很容易就发现了这枚印记。
好在,顾韶语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只是自打瞟到那枚红印后,她脸上笑容就没下去过。
余菀书从琴房出来喝水的时候经过洗手间,还隐约听见她在里面跟人打电话,兴奋得声音都没压住
“他俩感情处得很好”
“我怎么知道的我亲眼看见的”
“我觉得我很快就能抱上孙子了”
“”
余菀书万分尴尬,水都没喝,悄悄咪咪地躲回了琴房。
兴许是因为终于对他俩放心,结果没有像温时禹预计的那样,顾韶语并没待满一周,只来了四天,便满意地表示不再来了。
随后温时禹抽时间陪余菀书去了一趟望江,将之前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送过去。
余菀书知道双方长辈平时会见面聊天,但她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连“痕迹”这种事情也要通个气。
到家不久,余菀书便被兰晓芸拉进卧室说悄悄话,问她和温时禹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
余菀书自然是含糊了事,说还得等个几年。
即便如此,她这一整天仍然沐浴在几位老人带着迷之笑容的欣慰目光中。
从望江离开,温时禹将她送回了她自己家。
晚上躺在自己床上,余菀书竟然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明明她在新房里只待了四天。
而且
兴许是因为温时禹买的床太好太舒服,回了自己家,她竟反而有些睡不着了。
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时,余菀书莫名想起那晚温时禹所说的那些话。
她起床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仰起头看向天空。
月亮没有之前那日圆了,但天空还是那片天空。
余菀书将自己沉入那片深蓝之中。
温时禹叫她记住那种情绪
她记住了。
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那日坐在落地窗前看月的场景。
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难过。
那种情绪并不强烈,很淡,但存在。
继而,余菀书不可避免地想到温时禹后来的那些话。
他开口说“我试试”的时候,脸上神情温和且真诚。
如果不是现在回忆起来,余菀书根本无法发现,自己当时竟然也那样认真地注视过他。
否则怎么会连他的眼神都如此清晰呢
无意识地,余菀书手指捏紧了栏杆,心跳微微加快。
她记得的东西,仿佛比温时禹让她记住的更多。
原本只是负面的迷惘与难过的情绪,忽地掺杂进来一些别的东西。
文字无法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情绪本来就是复杂抽象不可描述的。
如果用音乐
如果用琴声
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曲调
应该是大调。
虽然她的情绪带了些负面,但并不浓重。
反而是很轻很淡的,风一样的东西。
柔软,惆怅,细腻,抒情。
d大调。
再往后,情绪因为温时禹发生了一些变化。
仿佛云雾拨开。
清霁,不那么耀眼的亮,还有含糊的激动。
f大调。
余菀书陡然睁开眼。
随后她飞速地朝琴房奔去。
她终于彻底明白温时禹那晚所说的话。
景物本身没有情绪,但景物可以帮助人回想起这种情绪。
情绪很抽象,过了那阵可能就会忘记当时的感觉。
但景物是具象的,人可以靠回想当时的场景进而回想起那时的情绪。
除此之外。
古往今来,或许是由于环境,或许是由于时间,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某些特定的景物有了相同的情感。
就像夜晚孤寂,人易多思,但又不至于沉郁,所以月亮常常带着十分淡然的伤感情绪。
就像红玫瑰色彩热烈且香味浓郁,所以它常常带着深沉的爱意。
人与人的情绪无法相通,但人在某些景物上却容易产生相同的情绪。
一切艺术都靠这样的间接传递来使人寻得共鸣。
这才是借景抒情的意义。
余菀书不知道如何用其他的艺术来描绘自己的情绪。
但音乐是最接近她灵魂的东西。
如果连音乐都无法描述她的情绪,那还有什么可以描述
上天给予她天赋。
她天生以音乐为自己的母语。
奔至琴房,手触及琴键的那一刹那,无数音符仿佛文字之于作者一般顺利地从她手底泻出来。
她的脑子里从刚才就一直响着乐声。
此时,钢琴将这种乐声演奏了出来。
但还可以有别的。
小提琴,最接近她心中那一刻月光的声音。
或许也可以有人声吟哦。
再回过神时,东方已经燃起一线炽亮的白光。
余菀书从钢琴前起身,步履不稳地摸索到窗边,轻轻掀开窗帘。
她通宵了。
自从学习作曲以来,她还从来没有这样顺利地写出来一首曲子。
当然这曲子还需要多加润色修改,但它已经拥有了灵魂。
这一次不需要去给任何其他人听。
更不需要参加综艺关注观众的反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