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再遇陆景朝
大殿的光柔和的铺洒在门口, 宁七音站在门口一侧的阴影中,听陆景朝和那位老和尚又说了几句,然后才行了个单手礼目送和尚回到大殿中去。
宁七音正犹豫着是不是要打个招呼, 便见陆景朝侧过脸来“自己出来的”
看那样子,想是他早就发现了她。
宁七音站在阴影中,向陆景朝福了福“三叔。”
陆景朝向宁七音走过来“天晚了, 我送你回禅房。”
宁七音不知道如果自己说要去找苏南卿玩, 陆景朝会不会也说要送她去,便只好感激地道了谢, 和陆景朝并肩而行。
陆景朝的声音像是被夜色遮去了棱角, 听起来竟然带了几分低沉的温意“寺庙中不像家里会点那么多灯, 走慢些,仔细脚下。”
宁七音听了他的话不觉放松下来,轻笑道“小时候偶尔走一次夜路, 哪里有什么灯照着,照样能摸回到家里去呢”
陆景朝心中像是有根丝线扯了一下, 然后他看着前方暗沉的夜色问道“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
宁七音轻轻点头“当然记得”
“小时候在乡下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 ”宁七音抬头望了望夜空中几颗并不太明亮的星星,“可是对于孩子来说, 有时候干活也算是玩了。”
“比如这个季节的这个时候,我可能在院子里脱玉米粒。”宁七音回忆着,突然就有了谈兴,“这时候玉米已经干透了,晚上坐在院子里, 也不用点灯,就在黑暗里把玉米粒搓下来,有时候有邻居去串门,听大人们摸着黑聊聊奇闻轶事,干起活来也不觉得累了。”
“白天的时候就去地里捡玉米秸秆,”宁七音轻声继续,脑中浮现出小时候的自己,“其实收完玉米那些秸秆就也被收走了,可总还有些漏下的,就成了小孩子争抢的宝贝。”
“秸秆放干以后很好烧,冬天做饭烧屋子都用得上,所以捡的越多越好”
好像这朦胧的夜色特别容易让人陷入回忆,宁七音不觉便说多了,又说起乡下四季的生活,说起她在学堂外偷听,说家里人捉了鱼舍不得吃,每每总是腌的很咸
那是陆景朝不曾经历过的穷困生活,便是战乱那几年,他也不曾吃过太多苦,如今从一个纤细的姑娘口中听到,陆景朝心中一时也是滋味难辨。
可宁七音说起来却像是不觉得苦一般,一桩桩一件件的说了许多。
“听起来乡下的生活和燕京城中大不相同,”陆景朝声音也放轻了,像是怕惊到回忆中的人似的,“那你回到宁国公府,可还顺遂”
宁七音蓦地就想到了上辈子,那个处处小心的自己,被人哄骗着却还真心待人的自己,那个最后连死都没能喝上半口残茶的自己
她的眼眶突然就泛起湿润,便不再说话了。
陆景朝看到她眼中的星星点点,想到宁玲珑在外人面前尚且肆无忌惮的嘲讽宁七音,心中不由升起怜惜的情绪,也不再多问了。
宁七音望着天空中一弯上弦月,竟在这山寺之上格外明亮,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秋夜的缘故,她好像变得有些脆弱,心中竟第一次为上辈子伤感不已
陆景朝在她身旁同行,山上的松柏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风里有松枝的味道,混着古寺里的香火气味,柔柔地包裹住夜行的人。
那段路并不长,可当宁七音和陆景朝静默地一同走回去,却像是走了很久一般。
只是这种久并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相反的,两个人都不会因为沉默而尴尬。就像是两位故友,便是一言不发的相处也会觉得放松舒畅,并不用费尽心机的去找什么话聊。
明月慢慢地西移,地上的青砖轮廓已依稀可辨,宁七音低着头,默默地踩着一格一格的青砖向前走,身旁有陆景朝看路,倒不怕偏了方向。
一直到陆景朝突然停住了脚步,宁七音又向前迈了一步才回过神来,忙也停住了抬起头来,却已经走到了自己那间禅房门口。
宁七音看向陆景朝,陆景朝挺拔地立在那里,正凝着自己这方向。
她脸上微烫,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他望着自己那眼神有一种自己看不懂的什么,这让她有些局促。
陆景朝却在这个时候向宁七音点了点头,示意她先回房。
宁七音再次向陆景朝道过谢,然后才推门回房去了。
当窗棂透出昏黄的光,陆景朝站在原地,静默地立了一会儿,方转身离去了。
宁七音坐在房中,秋夜的凉意渐渐弥漫开来,她便和衣躺下了。
上辈子她与这位三叔来往极少,便是在陆国公府遇到了,陆景朝也是一张冷峻的脸,永远没有表情似的。
可如今细想起来,他那时候应该帮过自己几次,其实人也是很好的。
比如有一次陆家设宴,陆老夫人故意让陆夫人交代给宁七音去做,宁七音心里盘算了半
大殿的光柔和的铺洒在门口, 宁七音站在门口一侧的阴影中,听陆景朝和那位老和尚又说了几句,然后才行了个单手礼目送和尚回到大殿中去。
宁七音正犹豫着是不是要打个招呼, 便见陆景朝侧过脸来“自己出来的”
看那样子,想是他早就发现了她。
宁七音站在阴影中,向陆景朝福了福“三叔。”
陆景朝向宁七音走过来“天晚了, 我送你回禅房。”
宁七音不知道如果自己说要去找苏南卿玩, 陆景朝会不会也说要送她去,便只好感激地道了谢, 和陆景朝并肩而行。
陆景朝的声音像是被夜色遮去了棱角, 听起来竟然带了几分低沉的温意“寺庙中不像家里会点那么多灯, 走慢些,仔细脚下。”
宁七音听了他的话不觉放松下来,轻笑道“小时候偶尔走一次夜路, 哪里有什么灯照着,照样能摸回到家里去呢”
陆景朝心中像是有根丝线扯了一下, 然后他看着前方暗沉的夜色问道“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
宁七音轻轻点头“当然记得”
“小时候在乡下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 ”宁七音抬头望了望夜空中几颗并不太明亮的星星,“可是对于孩子来说, 有时候干活也算是玩了。”
“比如这个季节的这个时候,我可能在院子里脱玉米粒。”宁七音回忆着,突然就有了谈兴,“这时候玉米已经干透了,晚上坐在院子里, 也不用点灯,就在黑暗里把玉米粒搓下来,有时候有邻居去串门,听大人们摸着黑聊聊奇闻轶事,干起活来也不觉得累了。”
“白天的时候就去地里捡玉米秸秆,”宁七音轻声继续,脑中浮现出小时候的自己,“其实收完玉米那些秸秆就也被收走了,可总还有些漏下的,就成了小孩子争抢的宝贝。”
“秸秆放干以后很好烧,冬天做饭烧屋子都用得上,所以捡的越多越好”
好像这朦胧的夜色特别容易让人陷入回忆,宁七音不觉便说多了,又说起乡下四季的生活,说起她在学堂外偷听,说家里人捉了鱼舍不得吃,每每总是腌的很咸
那是陆景朝不曾经历过的穷困生活,便是战乱那几年,他也不曾吃过太多苦,如今从一个纤细的姑娘口中听到,陆景朝心中一时也是滋味难辨。
可宁七音说起来却像是不觉得苦一般,一桩桩一件件的说了许多。
“听起来乡下的生活和燕京城中大不相同,”陆景朝声音也放轻了,像是怕惊到回忆中的人似的,“那你回到宁国公府,可还顺遂”
宁七音蓦地就想到了上辈子,那个处处小心的自己,被人哄骗着却还真心待人的自己,那个最后连死都没能喝上半口残茶的自己
她的眼眶突然就泛起湿润,便不再说话了。
陆景朝看到她眼中的星星点点,想到宁玲珑在外人面前尚且肆无忌惮的嘲讽宁七音,心中不由升起怜惜的情绪,也不再多问了。
宁七音望着天空中一弯上弦月,竟在这山寺之上格外明亮,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秋夜的缘故,她好像变得有些脆弱,心中竟第一次为上辈子伤感不已
陆景朝在她身旁同行,山上的松柏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风里有松枝的味道,混着古寺里的香火气味,柔柔地包裹住夜行的人。
那段路并不长,可当宁七音和陆景朝静默地一同走回去,却像是走了很久一般。
只是这种久并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相反的,两个人都不会因为沉默而尴尬。就像是两位故友,便是一言不发的相处也会觉得放松舒畅,并不用费尽心机的去找什么话聊。
明月慢慢地西移,地上的青砖轮廓已依稀可辨,宁七音低着头,默默地踩着一格一格的青砖向前走,身旁有陆景朝看路,倒不怕偏了方向。
一直到陆景朝突然停住了脚步,宁七音又向前迈了一步才回过神来,忙也停住了抬起头来,却已经走到了自己那间禅房门口。
宁七音看向陆景朝,陆景朝挺拔地立在那里,正凝着自己这方向。
她脸上微烫,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他望着自己那眼神有一种自己看不懂的什么,这让她有些局促。
陆景朝却在这个时候向宁七音点了点头,示意她先回房。
宁七音再次向陆景朝道过谢,然后才推门回房去了。
当窗棂透出昏黄的光,陆景朝站在原地,静默地立了一会儿,方转身离去了。
宁七音坐在房中,秋夜的凉意渐渐弥漫开来,她便和衣躺下了。
上辈子她与这位三叔来往极少,便是在陆国公府遇到了,陆景朝也是一张冷峻的脸,永远没有表情似的。
可如今细想起来,他那时候应该帮过自己几次,其实人也是很好的。
比如有一次陆家设宴,陆老夫人故意让陆夫人交代给宁七音去做,宁七音心里盘算了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