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毫不犹豫地回答“会。”
    吕太后“绝对会”
    萧太后“毫不犹豫地答应。”
    孝庄太后解释一二“一个皇帝想要大权在握, 走出第一步,连自己的妻儿都可以利用, 只为找一个机会将前朝势力一网打尽,这个时候他不会犯妇人之仁。武后对付王氏和萧氏的手段, 何尝不是给高宗一个提醒, 这个时候给了敌人一息可喘之机,接下来惨的人会是他。”
    吕太后补充“当皇帝的人都不是一般人,为了大权在握没有什么事是他们不会做的。我帮着刘邦除功臣的手段够狠吧世人皆道我狠又如何,刘邦还不是没有因此废得了我李治原就有杀人之意, 武后手段狠辣一些又怎么样最重要是这件事对他,对前朝的利。杀一儆百他们还是一条船上的人,总不能外敌未除,自己先起了内哄, 他自己千方百计扶起来的皇后, 他要因为这个皇后太狠就废了她, 那是在打他自己的脸,要说狠辣,皇帝不狠他现在要对付的权臣之一更是扶他成为皇帝的亲舅舅。”
    宣太后“武后啊,心谋手段皆非常人, 敢做,她就敢确保自己的地位不会受到影响,因为皇帝容得她的狠辣要容,容不下也得容,眼下的局势, 开始由李治,现在可由不得他了。”
    萧太后“改姓一事,更是进一步让皇帝认可她的行为,皇帝自己都是一个狠人,好嫌弃别人狠”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个太后都认为李治会答应。
    武媚娘这时已经道“借由改姓一事,会让皇上看到朝中究竟还有多少人要除,多少人可以用,皇上,这是一个机会。”
    是的,武媚娘做事虽然是为了泄恨,何尝不是考虑到前朝。
    李治就算再念旧情,到了这个时候想到前朝,怎么可能会不答应呢。
    有些事一但做了,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如果不完成,或是心存妇人之仁,接下来就会给人反击的机会,到那个时候李治的天下还是他的
    原本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罢了,若是给了旁人机会,接下来他失去的将不再仅仅是权利,更有可能是性命。
    李治看向武媚娘,武媚娘会下手,不仅仅是要除心中的一口恶气,更是为了警示李治,看看王氏和萧氏,她们就算被关起来了又怎么样,还不是闹出一桩桩的事来。
    对,一开始她们的目标是武媚娘罢了,不是还给李弘和李初下了毒,就连李治自己,那都动了手啊
    “此事,朕再想想。”就算知道事情有利,可是李治并不想一口气应下,武媚娘也不着急,“此事陛下三思,臣妾希望可以。”
    希望二字,是武媚娘的想法,不过事到如今,李治没有一口应下,怕是还有其他的想法,有想法其实没什么,武媚娘相信有些人会和她一样,既然和李治站在了同一条船上,就不会给任何人机会再爬起来。
    李治朝武媚娘微颔首,“媚娘好生歇着吧,朕回去批阅奏折。”
    早朝下来的听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武媚娘将王氏和萧氏的手足砍去,放到酒坛之中,李治当时惊得不轻,第一时间就赶过来问罪,可是,因利而杀人,要说心狠的人,难道不是李治自己
    “恭送皇上。”武媚娘朝李治福福身,送李治离开。
    李初在群里发信息“这皇家的人一个个太可怕了吧。”
    宣太后“这有什么,世上的地方哪里是没有争斗,没有勾心斗角的,不过是有没有这么激烈罢了。皇宫,皇权的中心,因为权利,因为荣华富贵,因为那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一个人都会拼了性命来抢,自然付出的代价就会是性命,谁都躲不过。你算是好的了,生来是公主,你要成了武后,那才是最难的。”
    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武媚娘怎么从先帝的才人成为当今皇帝的皇后,这样一步一步的走来,极是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一但走上了最高的位置,她就会想尽办法护住自己,护住她得来不易的地位。
    王氏和萧氏让她看得分明,权利这种事,一定要小心再三,否则一个闹不好,接下来迎接她的将会是王氏和萧氏的下场,不,或许比她们两个还要不如。
    “娘娘。”李治一走,武媚娘一直撑着的一口气似乎卸下来,整个人瘫坐在地,宫人们赶紧去扶起武媚娘,想让武媚娘回到榻上。
    李初亦是担心,唤着一声母亲,武媚娘冲李初笑了笑,“吓着我们初儿了”
    父母争吵,这种时候孩子都会害怕的,武媚娘伸着手想要抚过李初的脸,李初走近一些先一步握紧她的手,冲她唤一声母亲。
    武媚娘道“别怕,凡事有母亲在,想害我们的人,一个个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一点武媚娘坚定一定要做到,任何想要她死,想要她的孩子死的人,她只会更先一步把她们杀了,一个都不留。
    李初她就是一个孩子,这么血腥的话题能不能不聊了
    想装孩子,芯里却不是孩子,便罢了,不提就不提。
    后续的事,王氏和萧氏被折磨至死,最终李治还是如武媚娘所请,改王氏之姓为蟒,改萧氏的姓为枭,她们的族人尽流放岭南。
    前朝为此吵成什么样子李初不知道,但是看着李治越发意气风发的样子,李初明白,这么一位皇帝一定借此收回不少的权了,有权在手,怎么可能不意气风发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贤的满月酒,这样一个武媚娘成为皇后生下的嫡子的满月酒,李治都认为应该大办一下,宫中自然是热闹非凡的。
    最最让李初惊奇的是,武媚娘和李治又像从前一样了,好像那一晚的争执,那天两个人像要翻脸的样子全都是假的。
    太后们倒是提醒李初,李治这种皇帝难得,狠辣的女人对别人狠都是为了丈夫儿女,对他只有利没有弊,他若是为此弃了武媚娘,他也做到一步一步的忍让收回大权。
    父母和好总是好事,李初在武媚娘坐月子这一个月里并没有闲着,武顺的事,李初可是一直都盯着,碰上武顺和李治碰上的时候,武顺那含羞的模样,长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李初好气
    宣太后看李初那都要气死的样子,好心好意地提醒一记,“不能生气,不能把你自己弄成妖孽,你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
    吕太后“没事,你那点不喜欢武顺的异常芯儿已经发现了,或许她得到的证据比你只看到表面还要多”
    李初惊奇啊“真的吗”
    萧太后“都说大唐风气开放,一个连父亲的女人都能立作皇后的人,一个寡妇,就算是皇后的姐姐又怎么样,男人,永远都不会放过送上门来的女人。”
    孝庄太后“得不到的女人永远最好。”
    没有人知道孝庄太后也曾遇上和武媚娘现在同样的事,她的姐姐,何尝不是成为了她丈夫的心头宝,宸妃,宸之一字,可见珍重。
    李初“太后们,帮我想个办法提醒我母亲这件事,就算他们没有顾忌,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宣太后“你才周岁,这种事情操作起来太难了,还是放一放吧。”
    吕太后表示认同“解决一个武顺事小,给你自己惹麻烦事大。”
    萧太后“忍一忍,这一位的事瞒不过武后,武后会慢慢的收拾她的。姐姐,一母同胞的姐姐怎么了说来武后封了后,你那些舅舅们怎么一次都没进宫来看过武后”
    总觉得这问题有其他的意思,李初“虽然我知道有舅舅,可是母亲从来不提,看起来感情不好。”
    萧太后“不是看起来感情不好,实则就是感情不好,武后的兄弟们一个两个的,要被武后弄死。”
    李初迟疑了许久才问“为什么”
    武媚娘不是不能容人的,要不是因为那些人犯武媚娘太甚,她相信武媚娘不会连兄弟都不放过,虽说那么几个只是同父的兄长。
    萧太后“据说他们在武后的父亲去后苛待武后母女,按着规矩,一家出了皇后,正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偏偏武后的兄长例外,更是为了正朝廷的风气,武后请将她的兄弟发往边锤之地,让他们不能因武后而蒙恩,只能乖乖的靠政绩升起来。这一波深明大义的操作,既可以报仇雪恨,还能收拢人心,不可谓不高明。”
    李初“得罪女人,尤其是能干的女人,太惨了”
    萧太后甚是认可,“女人都是记仇的,还是特别的记仇。”
    李初没有忘记自己一开始是冲着什么事去的,此时着急地问“真的没办法”
    吕太后“我觉得你那宫女芯儿一定有所发现,一直没有说,还是为了武后的身体着想,毕竟月子要是坐得不好,容易落下病根,而且武后第一天生完孩子去干了什么,你不是从她和你那父亲的嘴里听说了,这么大悲大痛的,更要好好地养着,千万不能再出什么岔子。”
    萧太后“要是吕姐姐看得不错,应该是发现了。你只管安心地等等吧。”
    李初能怎么办呢,大佬们都是火眼精睛的人,她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除了相信她们能怎么办,不过,怕是谁也没有想到,李初这一等等了将近十年
    十年啊,李初从一个周岁的孩子长成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跑能跳,这十一年的日子有多难熬,李初只想说一句苦不堪言。
    不过,十年的时间改变是巨大的,比如李贤之后更添了李显,李旦,还有一个李末的妹妹,李初是初,李末是末,当时李初立刻就问了萧太后和孝庄太后,这位莫不就是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
    得到肯定的答案,想想太平公主在史书上并未记载名字,李末这个名字,便是和李初相呼应的啊。
    而前朝,这些年李治和武媚娘联手,李治除去长孙无忌为首的大权在握的关陇世族,实现真正的大权在握,自此皇权于他,再不像从前一般旁落于世族之手。
    只是李治身染头风,不能理政,这些年一直让武媚娘和他一道处理朝事,武媚娘的政治才能一点一点的展露出来,眼下她在朝中的权势,有时候李初看得都心惊胆颤。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李初在神游这会儿,耳边响起一道声音,然后一个老夫子站在李初的面前,手里拿着戒尺,看着不善啊。
    十一岁的李初,已经长成一个半大的小女郎了,集合李治和武媚娘的优点,柳眉杏眼,樱桃小嘴,皮肤白净,身着一袭淡绿色的宫服,落落大方地坐着,至于这位老夫子才站来,群里已经有人兴奋地叫嚷起来,“怼他,怼死他”
    其实一般来说群里的太后们是不太想主动出击招惹人的,架不住眼前的人实在太可恶了,惹了众怒的后果就是只要这位一晃出来,日常群里的太后们都想怼他,怼死他。
    李初不慌不忙地回过神,站起来不失恭敬地朝眼前的老夫子,上官仪作一揖,“上官大人。”
    唤着一声上官大人,上官仪道“公主殿下知道老臣方才讲的什么吗”
    询问起来,一旁同样已经是小大人,也是一位美郎君的李弘用口型朝李初喊话,李初只当作没听见,理所当然地答来道“不知。”
    宣太后已经发信息“这上官仪啊,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还不知道我们群主是什么样的怎么还是日常想找群主的麻烦呢”
    吕太后回答“因为作为一个男人,当朝宰相,他怎么都不肯承认自己竟然吵不过一个孩子,一个孩子。”
    萧太后“自来男人对于面子上的事一向小气,哪怕已经一败再败,总还是不能认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只是因为不愿意放弃,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的想争回点面子。
    李弘无奈啊,李初和他一起上的学,就是下面的李贤,李显,这些日渐长大的弟弟都一道上学来,可是旁的先生不管讲什么课李初都会认真听,理论只会讲理,万不会人身攻击,独独对上官仪,李初打从第一次和上官仪见面开始两人就不对付。
    当然,那还是因为上官仪一见李初和李弘同坐一席,便请李治将李初请出学堂,让专门的嬷嬷教导即可,何必和身为太子的李弘一道受名家教导开智。
    彼时的李弘还不能明白这是何意,听听便罢了,但是李初不乐意,有武媚娘和李治教导的李初,伪儿童,当时就和上官仪吵了起来。
    李治还想怎么让上官仪好好给他干活呢,李初便出面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李初倒不会对上官仪有所不敬,毕竟总还是先生,尊师重道的表面功夫,李初还是会做得让人拿不住她任何把柄的。
    只是但凡上官仪讲别的课还好,一但说到关乎女子一事,男和女之间的区别,每回都会挨怼。
    上官仪一听到李初说的不知二字,几乎就要炸了。
    “公主,皇上令公主和太子及诸王在此是让公主读书明智的,公主所答不知,是为何意若是公主不愿意听老臣讲课,大可与皇上请离,老臣绝不强求。”上官仪的脾气不算太好,尤其面对李初,一个他吵不过的李初,更是老生气。
    李初淡淡地扫过上官仪一眼,好像在问上官仪,你是在说笑吗你确定你说的是人话
    上官仪脑子里那根弦差点被李初的这一个眼神给激断了,好在忍住,一定要忍住,李初本来就是想看他生气的,他越是生气,李初就会越开心。
    “上官大人,你是朝中宰相,更是父亲亲自选来为我们上课的先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上官大人方才所言,是一个老师会说的话”李初眼神是挑衅的不假,说出口的话,必须还是有理有据,恭敬不失礼数的。
    作为日常见过李初和上官仪吵架的人,此时此刻都没有要劝和的意思,吵吧吵吧,任他们吵去。
    上官仪被质问到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先生,一口气卡在喉咙,真是想冲上去跟李初说,我就是不想要你这样一个弟子,你可赶紧走吧。
    他心里哪怕再是不想要李初在这儿,他倒是敢说出来
    上官仪道“公主殿下明明神游天外,不知老臣所授为何,偏偏还要说老臣不容于公主。公主,你有错在先,难道老臣不该管教”
    虽然李初是公主,可她在这儿也是上官仪的弟子,当老师的教训弟子,叫谁来评都是有理的。
    李初道“我所说不知,是不知上官大人所言何云。”
    可怜的上官仪还以为自己这一次能捉住李初的把柄,反击一回,好让李初知道什么才算厉害,没想到李初说话大喘气,人家说的不知,是说上官仪不知所云,分明是对他说的话有意见。
    宣太后激动“名场面要来了”
    吕太后“请不要大意的上,怼死这么一个轻视女人的人。”
    萧太后“怼啊怼,千万不要手下留情。”
    孝庄太后“最好把高宗吵过来。”
    三人孝庄太后那是在暗暗算计什么来着竟然希望李初和上官仪吵到李治赶来现场。
    李初看了一眼群信息,发现她们竟然都想让李初吵起来,她就是听完上官仪的话,心里不满极了,怎么可能会不跟上官仪理论理论,她那失神,分明就是有意装出来给上官仪看到,引上官仪主动来挑事的。
    交锋这些年,李初还能摸不透上官仪的性子,知道他有什么事能忍,什么事不能忍
    上官仪气结啊,指着李初道“公主道老臣不知所云,何故”
    就算气,上官仪还得问李初,李初等的就是他问,“上官大人方才说起,父母生养之恩,若父丧则需守孝三年,母丧则只需要一年。随后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意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意元宝并收藏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最新章节